关灯 字号:小

第180章 想要好处,你自己上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80章想要好处,你自己上啊!
    太祖皇帝在制定本朝国制时,废除了丞相,改为六部和五军制,军政分开,互相制衡。
    但是后来他组建了内阁,以为皇帝的外朝秘书班子,成祖丶宣宗将其与司礼监发扬光大,到了正统丶成化年间,内阁正式成了大明朝堂的权力中枢。
    朱翊钧发现,六部和五军制,军政分开,设想是好的,但是后面的路就走歪了。
    大明中枢改成了内阁,其实就钻了一个大漏洞,那就是太祖皇帝没有给大明朝制定一个最高决策常设机构和体制。
    太祖皇帝精神旺盛,天下的事一个人扛,悍然成为大明王朝的举重冠军。
    可是他行,他的子孙们不见得行。
    成祖常年带兵在外征战,大明那麽多大事,不可能事事都由他拍板决定,于是开始放权给内阁,使其逐渐成为大明最高决策机构。
    五军都督府,在太祖祖制里是负责管军队的,与六部互相制衡。
    但问题是大明最高决策机构里,勋贵集团及其把持的五军都督府,连门都进不去。
    里面的人商议什麽,决定什麽军国大事,他们根本不得而知。
    被排除在最高决策层之外的后果就是,勋贵集团在某次看上去很巧的败仗中,几乎全军覆没,然后毫无抵抗力的五军都督府,被六部和内阁逐渐夺权。
    要想平衡朝堂局势,就得让各方势力,都能在最高决策机构里占有一席。在军国大事决策讨论和决定过程中,都有自己的话语权。
    这样才能避免一家独大,最后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现在朱翊钧决定逐渐把军权从兵部手里慢慢夺回来,收在督办处里,然后放权给他们,多做一些事关国防战略的重大决策。
    朱翊钧此前在西苑,陪着嘉靖帝「观政」时,翻阅大量的朝堂文卷,发现过去百馀年里,篡夺到军权的兵部,完全是外行领导内行。
    玩文字游戏,各种手段收拾武官军将,大搞舆图御敌,头头是道。真正的武备边务,他们完全是个半桶水。
    一旦边关有事,需要见真章时,他们就上蹿下跳,跟一群反应激烈,却没有任何鸟用的猴子一般,不知所措。
    朱翊钧的设想里,自己即位后,一定要建立一个大明最高决策机构和运作体制。
    每年朝廷的财政预算和核销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考成和任免丶国防建设丶税赋政策丶对外关系丶与某国战或和.这些军国大事,就该在这个最高决策机构里,用某种机制进行讨论,最后决定。
    讨论的时候,各方势力参与,都能确保各方的利益。一旦各方谈妥决定下来,就要无条件执行。
    而督办处丶六部等机构,才应该是军政执行机构。
    在朱翊钧心里,已经把戚继光定位为新军功勋贵集团的领袖人物,开始有意培养他,鼓励他积极参与军机戎政方面的决策讨论。
    培养到最后,以他为首的军功勋贵集团,对文官集团不会再心有忌讳,敢于在最高决策机构中「争权夺利」,与文官集团抗衡。
    戚继光不知道朱翊钧这些心思,他只觉得太子殿下对自己无比信任,愿意在军机丶戎政方面听取自己的意见。
    这一点,超越了几位先皇,也远远超出他的想像。
    这份信任让他激动,更觉得沉甸甸的。
    「元敬,边关戎政之事,马虎不得。稍一疏忽,可能酿成大错。此前数次之变,北虏破边寇境,本殿看啊,都是这种纸上谈兵的不正风气造成的。
    所以本殿力主,把你调进督办处,参预戎政军机,就是以你的实战经验,好好涤澄一下纸上谈兵的风气,切实做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戚继光马上答道:「臣知道。这是殿下给督办处提出的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这一点,文长先生亲赴辽东,实地调查建州丶海西等女真情况,再做后续决策。」
     「是的。你在东南剿倭战场上打过仗,从南直隶一直打到福建广东。后来又调到蓟州镇,马军丶步军丶水军,能打的仗,伱都打过。还从东南开始,一手练兵,不可谓不全面。
    别人还需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是切身实践,比他们坐马观花调查要更深一步。所以元敬,你要多参与到督办处的戎政军机上去。
    上面少做一些荒唐错误的决策,下面就会少伤亡很多人了。」
    戚继光一脸肃正地答道:「臣记住了,一定谨遵殿下的教诲,在督办处用心办差。」
    高拱府邸的书房里,高拱听张四维说完,捋着胡须沉默了许久。
    张四维也不着急,端起茶杯,呼呼地慢慢地喝了起来。
    他看出来,高拱已经心无斗志,不想再跟太子殿下斗下去,只想着搞几件政绩出来,然后在众望所归下入阁。
    可是你们不斗,我怎麽办?
    你们不斗,我怎麽体现出价值来?
    你们不斗,我怎麽好在你们的乱斗中谋到好处?
    所以,你们必须斗起来!
    高拱缓缓开口:「凤磐,此计可行吗?」
    张四维心中大喜。
    高大胡子,我还是了解你的。你这人,心高气傲,在太子那里吃了那麽瘪,怎麽可能忍得住。
    而且你想做大事,就得揽权,现在皇上在紫禁城里逍遥快活不管事,挡在你前面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太子。
    把太子挪到一边去,你就能独揽大权,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可是之前你得用非常之手段啊!
    「当然可行。太子再天资聪慧,他也才十三岁,按照祖制,应该在文华殿设经筵,讲读孔朱经义,让太子明是非,懂天理。
    而今太子侍讲名存实亡,东宫詹事府荡然全无。新郑公,你曾是皇上侍讲,天子帝师,太子殿下的东宫讲读,你旁无责贷。」
    高拱捋着胡须说道:「凤磐说得,给太子设经筵,讲经义,是从太祖皇帝传下的祖制。老夫也曾听闻,先皇过于惯纵太子殿下,几位启蒙老师都是敷衍了事。
    到了十二岁,居然连篇像样的制文都没启笔。这样怎麽能行。以后做了天子,点状元,收天子门生,连制文都分辨不出好坏来,可怎麽办?」
    张四维连连点头,「新郑公说的极是。你必须挺身而出,拨乱反正,纠偏归直。」
    高拱点点头,「后天就是十五常朝,正是大好机会。凤磐,就由你打头,领衔上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奏请皇上,全东宫詹事府,给太子殿下设经筵,讲经义。」
    张四维差点跳了起来,怎麽叫我上!
    我一般只躲在后面煽风点火,从不会冲在前面,很容易当烈士的。
    高拱似乎对张四维脸上的苦恼视而不见,继续说道:「凤磐你现在官复原职,是翰林院学士,国史馆编修,身为清华领袖,你此时不挺身而出,更待何时?
    等你上疏后,老夫再趁热打铁,连同诸位好友,一起附和,再举荐你为太子宾客丶东宫詹事。」
    一张香喷喷的大饼砸了下来,张四维迟疑了。
    吃,还是不吃呢?
    看着张四维迟疑的神情,高拱心里冷笑两声。
    他可不是政治小白,以前能在严嵩和徐阶两边来回地跳,靠得不是裕王府侍讲这个身份。他近期在太子面前屡屡吃瘪,是对手太高明,手里的牌太多,绝不是他太昏庸。
    张四维心里的小算盘,扒拉声高拱早就听到了,乾脆反手一推。
    你想要捞好处,自个上。
    反正老夫近期没有再与太子正面冲突的打算。
    这张老脸,到现在还痛着呢!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 火影:我的忍术平平无奇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从下邳救吕布开始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高武末世:从不修炼开始变强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预支未来,修出个人间武圣!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 绿野之莺 屠狗之辈 从口水歌开始 太古龙象诀 阵问长生 轮回路上 第一剑仙